3/23/2016

從建築空間看見對生活的無限想像(中)

近年來備受關注的代官山蔦屋書店,不只建築本身吸引人,後續發展的「湘南蔦屋書店」、「蔦屋家電」 都是「建築影響生活」及「建築融入生活」的重要代表。如同代官山蔦屋書店,在建設之初就先規劃了四、五十個停車位,倒不是為了後續擴大規模,反而是洞察部分消費者年紀落在五、六十歲間,仰賴開車的年紀,因此特別連結在地居住人口的方式,保留的停車空間;不只停車,更有效利用作為市集場地,由蔦屋的眼光挑選攤位,思考與當地符合的生活品味,延續代官山的文化風氣。此外,蔦屋也創造出良善的經營模式,位於鎌倉的湘南蔦屋不單純只是複製代官山的成功案例,反而與「社區」連結,你可以在此滿足靠海鎌倉的任何想像,包括在書店終究可以購買衝浪相關物品,讓閱讀的樂趣延伸至日常生活與休閒娛樂,甚至開始期待所謂「蔦屋T-SITE」的未來會如何替人們打造建築空間。

日本建築規畫讓居住者能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尤其是極為細膩的設計,落在窗戶的開關間、商務旅館可以微調強弱的床頭燈上。除了從細小當中窺見日本建築的貼心外,更重要的是感受建築跟人的尺度關係,好比你必須親自站在「微熱山丘」面前,發現「其實它也沒有想像中的龐大」,或是感受隈研吾所暗藏的光影的玄機,這就是人與建築尺度間的力量,每回走訪日本所見的不只是建築外觀的華麗姿態,而是建構對未來生活的想像,特別喜歡觀察「使用之後」的建築,好比店家或住宅,在美輪美奐的設計之下,人們的生活是否衍生出「生活感」,發揮獨特的生存措施。好比微熱山丘一年過去了,歷經東京刮風下雪,木頭交織的外觀縫隙間是否留下灰塵?或許這就是檢視建築設計是否能經得起考驗的時刻􋼶 回歸到建築的綠色趨勢,近年日本辦公室內設計不斷強調綠色植栽,如果說建築的外觀是給予街道與周邊的美好事物,那麼如何在室內納入植物則是對於建築的使用者「人」而言,下一個時代的重點。因為比起照顧建築外觀,養一株植物更能實踐生命的美好。

待續...

原文刊載:秋刀魚 1月號/2016第7期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