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自爭取到奧運以後,像是人生有了新目標一樣朝氣蓬勃,儘管對大環境的改變不見得立馬見效,但總是有了個向前邁步的大方向,就算是要有個打起精神的理由都相當充分,彷彿從1964年的東京奧運以來,令人振奮的時代契機再度降臨,這樣的東京未來似乎更值得期待。
然而,東京的都市更新與開發、復原與修復再利用的腳步也從未停止,而且總是會有配套措施同時進行,整體規劃的觀念從來不會排除在某個建設計畫之外,因此新商區的形成總不會有孤掌難鳴的窘境發生,而是共存共榮帶出新商機與新氣象。這次要分享的東京車站、KITTE和萬世橋的mAAch等東京新據點,都透露了這樣的訊息。
百年新貌的東京車站
2012年東京車站的復原完成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
這是棟原在1914年由學習西洋建築的辰野金吾所設計的磚造建築,期間歷經了1923年關東地震、1945年二戰期間因為砲火攻擊喪失了漂亮的拱形屋頂,甚至在為期六年的修復期間,更受到311東日本大地震的波及令人不禁覺得車站的身世命運未免多舛,屢受挫折。不過,歷經一百年的現今,看到哥德式對稱形式的老建築被細心修復,無論對新舊世代的東京人來說都是別具意義。尤其面對著磚色牆的車站建築,又看到車站兩側美麗褐色弧線勾勒出的深藍拱形屋頂,或是走進其中仰望淺黃壁面與穹頂精美的動物浮雕細節,與光線透照進來顯現的空氣質地,耳邊也似乎能聽到隆隆車聲,稍不留意好像回到了百年前的大正時期。
所謂「具象」的部分,是原本在1915年就有的「TOKYO STATION HOTEL」幾番修整休業再開,終於在2012年以酒店的形式再啟,並以使用的方式來延續對古蹟的保存熱度,也提供入住者有一種與眾不同而難得的宿泊經驗與窗外景觀。其中還有像「虎屋」菓子鋪的老店新開,在店中喝茶、吃和菓子,都讓人的體驗豐富。東京車站不只是可以作為傳承歷史或記錄歲月的文化空間,現今它還提供了滿足食住行樂等與時俱進的實用生活機能來貼近人們。
另一個「抽象」的空間則是因為復原計劃中,有了一個「空中權交換」的制度,也就是說,只有三層樓的東京車站,可以將三樓以上的空中空間讓渡給其他建築,因此丸之內區域的新丸大樓與東京大樓購得了這個「上空建築權」,因此能蓋出比原本法規規定還高的高樓建築,車站也因為取得了費用得以修復,也變化了車站風景。
待續......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