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旅行的規劃,很多都是在平時便累積起來的,有時看到網路的資料、雜誌、書籍或是朋友的推薦,我都會將之它記錄下來,甚至按區域、類型來分類,記錄旅館、店家、景點與適合的季節等,當到累積到一定的數量或是時機剛好時,就會馬上動身。有點像鱷魚捕食獵物一樣的感覺,花很多時間在觀察,伺機而動。
2. 您出了《設計東京》和《東京設計誌》旅行書,並提到了當設計不只是設計,旅遊不再只是旅遊這樣一句話,想請問您是什麽時候,以及怎樣發現設計和旅行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它們是如何相互滲透和影響的呢?
其實這句話忠實地呈現我的生活狀態。
旅行次數慢慢多了,回首時突然發現自己的旅途中都脫離不開設計,發現原來我的旅行不是吃喝玩樂,而是許多設計的印象佔滿相機的記憶卡還有滿腦的回憶,特別是在東京。並非臺北沒有設計,而是十多年前,東京設計的密度是非常高、力道也很強,所以那種衝擊感是很震懾的,旅程結束後,我發現我的設計裡有很多旅行裡的軌跡,它們都在不知不覺中相互影響著,累積、也發酵著。
3. 有哪個地方您想要再去一次呢?
當然還是東京!

4. 您有什麼特殊的標準,來選擇可以放進書中推薦的景點或地點嗎?

5. 作爲一個設計師,您最關心和享受的是旅行中的哪個環節?

我會比較享受旅途中能不能給我新的感受,或能否激發我新的靈感,甚至拍到好的照片,有拍照的欲望,如果能有的話,這趟旅程就值了。
6. 您曾在旅行當中獲得過哪些創作靈感呢?能否和我們分享一下當時的情形?
很多。因為我的平面的設計工作較多,所以看到的、體驗到的各種美感經驗,我都會去聯想如何用到平面或是書籍設計,或者是展覽上。它可能是電車上的廣告字型、車廂廣告的配色、版面配置的韻律、商店空間的燈光運用與服飾店模特的服飾配件穿搭,材質運用等等,都不斷刺激設計的敏感神經,非常過癮。 有時一次竄出太多靈感時還需要特別停下腳步記錄在手機上,很怕這些寶貴的靈感們會稍縱即逝。
7. 您認爲怎樣的旅行才是帶有設計觀點的旅行?
我覺得在於觀看的角度是從設計思考來切入,用設計的角度來質疑你所看到的東西。因為在旅行時,自己的感受是最深的,別人的形容、其他的報導,都不如自己當下的體驗來得直接,所以感受當下,不但可以驗

原刊載於2014.12月
《Design 360˚ Magazine 觀念與設計雜誌》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