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地下街的商場設計中,什麼地方該做什麼用途與設施,並無絕對的對錯,更重要的,適不適合、有否存在其合理性、發揮到被期待的價值?才更值得被討論。從我所觀察的東京眾多商業設施裡,不分地段及業態,即便是文化設施也須有商業級的企劃、質地形塑強勢的競爭水平,方能創造一能被更多人認同的價值。
2002年位在東京車站附近丸之內區域的「丸大樓」建築,是在1923年興建後,啟動區域開發計畫而展開新生的第一棟複合大樓。5年後2007年,隔著74公尺寬的行幸通對街,又有另棟新的「新丸大樓」誕生,直到2012年東京車站復原工程陸續完成,地面上的建築精彩熱鬧地重現久違的風華,而看似各自獨立的重生建築,其地底下的規劃也是同步進行,相互連通且趣味盎然,商業與文化共存共榮,有其值得觀察之處。
〈行幸通地下gallery〉
在「丸大樓」與「新丸大樓」之間的的地下,有長達220公尺的地下通道,在地下連結兩棟大樓外,也連通到丸之內線的東京車站與皇居,堪稱位置極佳的地下空間。這裡被作為櫥窗展覽之用,稱為〈行幸通地下gallery〉,其既是展覽空間也是行人通道,有著如室外般的明亮照明,所展出常設內容也有歷史與地緣上的意義關聯,「鐵道」、「丸之內」、「城市交流」等主題常見其中,形式則以寫真、繪畫、當代藝術裝置的為主,成為其一大特色。儘管目前東京車站周邊即便不出地面也有著非常精彩豐富的商業選擇,但在這塊純淨的文化腹地,仍有其不可取代的價值與意義。
〈2k540 aki-oka artisan〉與〈mAAch ecute 神田萬世橋〉
介於秋葉原站與御徙町站之間有著一條不畏晴雨的橋墩下空間〈2k540 aki-oka artisan〉,其中「2k540」是鐵路用語上距離東京車站的公里數,而透過JR東日本的規劃下,讓橋墩原本總是潮濕陰暗、還有流浪漢的印象大為改觀,成為明亮、乾淨又寬敞的商場,更容納了五十多間包括工房、咖啡店、藝廊、手工藝品、家具店與日本食材百貨等,而在這裡能以「造物」作為主題的特色商場,在於御徙町原本就是許多珠寶、皮革製品的商店集散地,是所謂的「職人街」,透過規劃下專業成形,同時也將這些工匠職人專注的生活產業UP UP再升級。
而在2013年,另一個景點〈mAAch ecute 神田萬世橋〉是將1912年興建,歷經多種用途後於2006年停止使用的百年橋下空間大刀闊斧地華麗變身,將原本的空間特色與燈光照明結合,打造出橋墩下才有的獨家特色。空間形塑成現代洞穴般有12間店舖,有以「萬世橋」為主題的書店、山形縣的食材餐廳、長野的家飾雜貨還有精品咖啡店,還有能欣賞一幕幕電車呼嘯而過的用餐風景,此外還透過咖啡廳與非營利組織的藝術團體合作,增進文化藝術的交流並提升空間的價值。
某種程度來說,這些地下空間都在商場森林的東京裡尋找專屬於自己的定位與特色,創造難以取代的空間體驗,增進了與人的互動交流,而讓「價值」比「產值」更令人激賞,才是更有意義,也是我們更該關心的。
原刊載於2016.5月 《GQ Business 風格商業新讀本》
12/28/2016
【捷運地下街】:價值比產值重要
標籤:
媒體曝光 / press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