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美學,柳宗理認為應以自然為師,因自然本有一套運行法則,這與我所體會到的「形隨機能」產生了連結,仿生線條就像是現在所謂的有機造型,師法自然,無所謂模仿問題,端看我們的心能否從萬物擷取美的靈感。如何學習品味?新一先生提到從小就常被父親質問「兩選一」哪個美的問題,透過自我思辨,讓美從中逐步孕育。
該如何創作出好設計?在柳宗理之下工作二十多年的光一先生說,要用「手」去思考,更點出了產出好設計的脈絡。若一開始就用眼睛來做設計,只會關注到美醜,但這非好設計最重要的本質,因為手要用的東西,只有手才會感覺得到好壞。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的辦公室總是堆滿了各種的容器與家具模型,去知道真正適合身體的樣貌。
柳宗理認為,物品要使用多久,就該花多少時間去設計的說法,但這樣作為一個設計公司可以營運嗎?「所以我們倒閉過兩次!」新一先生坦
率地回答。柳宗理的一個產品大概會花三到五年的時間設計,至於一個產品是否視為好設計?更要從長時間才能評斷,可能五年甚至十年。
我回想1989年備受爭議的羅浮宮水晶金字塔,無疑是現今巴黎的最大亮點。然而,我們又為何總是急著定義經典、歸類好設計呢?歷經年歲,用心手打造的設計,是否夠好堪稱經典?時間的篩網,往往是很好的答案。
「日本工業設計巨匠柳宗理回顧展」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