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最一開始想要先請兩位定義一下你們心中「文創園區」應有的元素(必須具備的 條件或功能)有哪些?
吳東龍(以下簡稱「吳」):其實我認為文創園區沒有必備的要素,而是在於如何「定位」每個文創園區的特色,可以是商場導向的、也可以是以扶植為主的。定位的不同就會影響我們評論它是否為成功、做得好的文創園區,定位也會連帶影響長期規劃,也就是說大家可以期待這裡5年、10年後的遠景,只是就現在國內來說比較不會這樣看,多半都還是以產值來評斷文創園區。

Q:現在很多文創園區都有「太商業化、商業比重太重」的批評聲,為什麼馮宇你還會認為要用「事業」的角度來看到文創園區?
馮:是不是一個商業活動,我認為是來到這個地方願不願意付錢、把一些東西帶回去(無論有形或無形)還付得很開心,這是一個很公平的交換。文創園區裡的文化確實會有價值,但這個價值如果不夠吸引人掏錢來換、滿街都是,那是讓人覺得很商業化的原因。
吳:應該是說「營運模式」吧!要將一件事做得好、做得久,一定要確定營運模式會是什麼,希望從這裡獲利或得到什麼成果。目標訂出後就會思考如何營運,營運就會考慮到商業的問題,這是一連串相關的。所以沒有營運模式的情況下,很容易在招商時只看見眼前利,成本是否可以打平、是不是開放更多地方就可以獲利更多,這樣就會讓核心價值變得不清楚、定位也不明確,我觀察到現在文創園區都會有這樣的現象。
待續......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