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2016

提案|詳實收納寫過的文字:分類不同資料,思考合用的整理方式

在物質文化高漲、各方訊息爆炸的現代社會,我們以為擁有越多,就可以帶來越多安全感。然而,當時間空間都被塞滿,卻依舊找不到需要的物品,甚至不理解自己的需求。本期【 提案 】為您介紹三種不同層面的「整理術」,邀請到網路作家宅女小紅,身兼多職的她如何透過空間規劃兼顧工作與家庭?設計師吳東龍平時工作無定點,如何讓資料智庫隨手可得?資訊設計團隊re- lab,面對龐雜的社會資訊,該如何傳播讓人人皆懂?最後,請跟著文具達人黑女,從人手一本的手帳開始,從最微小的地方為自己做規劃吧。透過整理,不只解決當下的問題,期待我們都能往理想的人生更靠近一些。

前一組來訪媒體尚未離開,我們已抵達,吳東龍說他才剛回國,趁著今天有時間排了多場訪談。他的身份是作家、設計師、講師,提到吳東龍大部分的人會聯想到日本,特別是東京,關於設計、展覽、生活風格,值得一去的美術館、咖啡廳、餐 廳、旅館、書店等等人文空間。任你請他深談其一,或是暢談前述各名詞的聯集、交集,吳東龍的個人資料庫千百筆資料井然有序的候著。

他運用個人臉書、Flickr、部落格、雲端文件、Google Map,打造私人的搜尋引擎,背後的資料庫包含:旅行親訪的心得,累積十多年上千本紙本雜誌與書籍,每個月固定閱讀3-4本雜誌,《 Casa BRUTUS 》、《 BRUTUS 》、 《 Pen 》、《 Hanako 》、《 CREA 》 ……目前共三、四千本電子檔,以及每日從臉書、Instergram所獲得的資訊。吳東龍幾乎隨時隨地都在整理資料,按照自己的流程非常有條理。

以拍照儲存重要的紙本資訊,訂閱二-三個電子雜誌app;持續用線上文件整理全日本的旅館與東京的咖啡店,並記錄每一間店被哪些書或媒體介紹過;Google Map上用星星標記所有值得造訪的地方(東京被標註的繁星之密集讓我們驚呼連連)。旅行回來第一要務是整理照片,篩選、修色調整、上傳Flickr、下關鍵字命名;彙整資料後寫出五百字臉書文,配上照片,臉書貼文就成了個人筆記;當內容累積更多,即可寫給媒體邀稿或專欄,文章發表後再轉錄個人部落格、下關鍵字,任何寫過的東西都詳實收納;完整的內容則發展成課程,所有資料只消於個人Flickr、部落格以關鍵字搜尋就能找到。

比起整理資料本身,吳東龍更著重思考 「資料要怎麼存在才是最容易取得的」,他的個人資料庫講求隨時隨地存取。既然朋友旅行前總找他推薦去處,那麼他乾脆建一個社團,分享的同時也成為收納新景點的線上空間;Line筆記本則以人作分類,當他想起曾跟朋友、同事聊到某個主題,對話框的筆記本就有他隨手貼上的紀錄。吳東龍把資料儲存的方式分散,並且隨手即存、當下處理,如此有組織化的個人資料庫讓他安心,所以他能從容不迫的微笑道:「你現在要我找二○一一年東京設計週的照片,或怎樣的大頭照,或一五○字、二○○字、二五○字的自我介紹我都可以馬上拿出來。」

原刊載於2016.10月《提案》

0 意見: